Dr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常見皮膚病資訊與預防

Dr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 常見皮膚病資訊與預防

甚麼是生癬?真菌感染 - Dr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皮膚真菌感染示意圖 -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皮膚真菌感染(生癬)的全面解析與防治指南

在香港,不少市民都受到皮膚真菌感染(俗稱生癬)的影響。由於春天和夏天氣候潮濕悶熱,加上人口密集,這些環境因素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理想條件。真菌主要棲息於表皮層的角蛋白中,容易在人體的不同部位生長,導致各種類型的真菌感染,例如體癬(軀幹與四肢感染)、足癬(俗稱香港腳)、股癬以及灰甲(指甲感染)等。

真菌感染的傳播途徑通常是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常見情況包括使用過受感染者使用的毛巾、衣物、浴具等,都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介質。此外,公共場所如泳池、更衣室和健身房,由於環境潮濕,更容易促進真菌的生長和擴散。家長和個人應該提高警覺,避免與疑似感染者共用個人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皮膚真菌感染的初期症狀包括局部皮膚瘙癢、出現紅疹或小片脫皮。隨著感染的進程,紅疹可能擴散並逐漸形成環形病變,有時伴有明顯的邊緣隆起。病灶外觀可以呈現多樣化,包括乾燥脫屑或甚至潮濕滲出。部分病例會因為反覆抓撓而引起二次細菌感染,使症狀加重,從而影響日常生活和自我形象。

治療上,輕微的真菌感染通常可通過外用藥膏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含有抗真菌成分的藥膏,它們可直接殺滅皮膚表面的真菌,進一步防止感染擴散。對於病情較為嚴重或廣泛的患者,醫生可能會開具口服抗真菌藥物,以全身方式控制感染。此外,針對因真菌感染引起的指甲病變(灰甲)或足癬等狀況,專業護理和配合長期藥物治療也非常重要。

預防真菌感染的關鍵在於日常衛生和生活習慣。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在汗濕之後,要及時用乾淨的毛巾抹乾身體,保持皮膚乾爽。其次,穿著透氣性良好的衣物,避免過緊或不透氣的布料接觸皮膚,減少悶熱潮濕的環境;在公共場所,如泳池、健身房和更衣室,應避免共用毛巾和其他個人物品。此外,保持居家和公共場所的清潔,以及時消毒可疑污染物質,也能大大降低真菌滋生的可能。

許多人對皮膚真菌感染存在一些常見誤解,譬如有些人以為只要皮膚出現紅疹和瘙癢就必然需要使用強力藥物治療,或誤認為真菌感染只會出現在潮濕環境下。事實上,輕度真菌感染往往可自愈,但若不加注意,長期反覆發作則可能影響皮膚健康,甚至導致美容問題。正確的做法應是根據感染嚴重程度進行合理護理和適當治療,並結合生活方式的改善。

例如,在一個典型案例中,一位年輕母親發現她的孩子在學校後,皮膚出現局部紅疹和脫皮現象,經醫生檢查確診為足癬。經過正確使用外用抗真菌藥膏和加強衛生保養,病情逐漸改善,孩子的皮膚也恢復正常。這種案例充分強調了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和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總之,皮膚真菌感染在香港由於氣候潮濕及人口密集而較為常見。無論是體癬、足癬還是其他類型,通過及時清潔、使用適宜的藥物治療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都能有效控制感染並減少復發。家長和個人均應注重日常護理,並在感染出現初期就予以處理,以避免病情惡化及二次感染,從而維護皮膚健康和整體生活質量。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