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常見皮膚病資訊與預防

Dr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 常見皮膚病資訊與預防

第五病 / 傳染性紅斑 - Dr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醫生

第五病面頰紅疹示意圖 - Yeung Ho Hong 楊浩康

「第五病」又稱傳染性紅斑,是由人細小病毒 B19 引起的一種常見病毒感染,主要影響 4 至 10 歲兒童,但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該病最具特色的症狀是患兒雙頰出現鮮紅斑塊,酷似被掌摑的跡象,因此得名「第五病」。雖然其外觀在初診時可能令人擔憂,但大多數病例屬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較輕,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

在感染初期,患兒可能會出現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以及胃部不適等全身性症狀。隨著病程進展,在發燒數日後,多數患兒的面頰會逐漸展現出明顯鮮紅的皮疹,延伸至胸部、背部、四肢甚至髮際線等部位,皮疹常呈現粉紅色蕾絲般的圖案。這些病變可能在數周到數月內持續出現,並在受到陽光曝曬或劇烈活動後加劇,但大部分情況下最終會自然消退,且發燒結束 24 小時後,患兒不再具備傳染性。

「第五病」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接觸受污染表面時,病毒便能迅速散佈。由於降溫後病毒活性降低,傳染性隨著發燒結束而顯著下降。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患病兒童的隔離與個人衛生,避免與其他孩子密切接觸,以防二次傳播。另外,良好的室內通風和定時清潔也有助於降低病毒的散播機率。

除了自限性外,「第五病」在大多數病例中無需進行積極治療。充足的休息和適量液體攝入對促進身體抵抗感染和恢復健康非常重要。常用的退燒藥例如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或布洛芬 (Ibuprofen) 能夠幫助緩解輕微的不適。然而,家長也應特別注意,部分患兒可能因自身免疫狀態或其他疾病(例如鐮狀細胞貧血、嚴重貧血及免疫抑制狀態)而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及時諮詢專業醫師以獲得個體化治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臨床實踐中,有些家長對「第五病」存在一些常見誤解。他們可能會將面頰紅疹誤認為是嚴重感染或其他皮膚病變,而過度依賴抗生素治療;也有部分家長認為一旦皮疹出現便意味著病情惡化,進而對孩子產生不必要的擔憂。事實上,「第五病」屬於輕微且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只要保持基本護理,患兒大多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此外,也有案例顯示,部分患兒在病程中只是輕微發熱,隨後皮疹便逐漸擴散,但最終均能自然消退,不會留下永久性皮膚損傷。

綜上所述,「第五病」是一種由人細小病毒 B19 引起的常見兒童病症,其典型特徵為面頰呈掌摑狀紅疹,伴隨輕微發燒及不適。雖然病程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但大多數情況屬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療。家長只需注意保持患兒充分休息、補充足夠水分及做好個人衛生,並在症狀異常或體質特殊時及時就醫。正確認識與科學護理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恐慌,並促使患兒早日恢復健康,維持正常生活品質。

↑ Back to top